白癜风需要忌口吗不应把犯罪嫌疑人高高捧起
日前拜读了上的两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均为知名学者——人文学者赵鑫珊老先生和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均提到一个词:敬畏,这让我最近因一个问题而百思不解的思绪,有被点透的感觉了。这个问题就是为何有一些友荒唐地将一个连捅10人至6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奉为“大侠”。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多元化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超乎了想象,也超乎了一些人的承受心理。在这种急剧的变革中,一些人的道德价值体系迅速崩溃,整个社会越来越缺乏对规则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之心,这个规则包括法律、规定,以及习俗、信念等。没有敬畏,对规则丧失敬畏之心,使得有些人自我解除了社会对他的约束,变得随心所欲甚至肆无忌惮。所以我们看到了种种社会乱相,有了官员为了纸醉金迷而贪污受贿,有了承包商为了一己私利而建豆腐渣工程,有了飞行员为了个人利益而“挟持”乘客,也包括此次上一些人将杨佳捧成了“大侠”之举。看过报章上许多人写在国外发达地区的见闻,不少人提到外国人如何遵守规则,比如在欧洲一个小镇,有一个没人看守的报亭,读者都是自觉将买报费投进钱箱,竟然没有一次例外。我没去过那个小镇,无法验证是否果真如此。我到过祖国的明珠——香港,看到香港人过街遇到红灯,即使没有警察,没有车子开过,也要等到绿灯亮了再通行。这让我很受震动。这就是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而我们呢?恐怕很多人遇到过街停下来,不是因为红灯,而是看到边上站着警察吧。这种对警察的敬畏不是对规则的敬畏。而现在居然有人敢只身到警局杀人,在一些人看来,是“自叹弗如”的,于是就将他高高捧起,奉为“大侠”、“义士”了。说到底,这就是对规则的漠视乃至践踏,这对维系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道德、法律体系,可谓害莫大焉!曾几何时,在纷繁迷离的世界中,我们有些人迷失了自己的理性和信念,变得感情用事与不计后果,让自己与家庭、社会徒增麻烦、困扰和混乱。要维系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增强我们的安全感,保有对规则的起码尊重和敬畏之心,就必须重建理性主义信念。而理性主义信念的重建,不必今日见效,但必须自今日始;也不要先要求别人如何,先从我们自己开始吧。众友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