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用什么药治疗好 http://www.jk100f.com/m/有一部国产综艺,出了3季,连续两季豆瓣评分9.1,可以算比较高水准的国产综艺了,而它的番外节目竟然也能得到豆瓣9.1的高分,而且据说这部番外节目可以治疗当下许多年轻人的焦虑,这个节目就是《圆桌时光派》,它就是热门综艺《圆桌派》的第三季番外节目。《圆桌派》是由著名媒体人、文化名嘴窦文涛携手优酷“看理想”打造的全新“活色生香”聊天真人秀节目,准确说它是一款脱口秀节目。至今一播出3季,第一季8.9,第2季和第3季都是9.1。《圆桌时光派》只出两集,每集45分钟,再次9.1分。对于苦等其第四季的忠实观众而言,这两期番外节目,简直就是年的开年惊喜。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人普遍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初老;一是着急与焦虑。无论你多么年轻,你都会在某个时刻觉得自己老了,无论你拥有了什么,还是会无比的焦虑。而《圆桌时光派》正是讨论了这一困扰当下许多年轻人的问题,看完或许能让你心中的焦虑感悄然散去,让我们更加从容的面对衰老与焦虑,这样的节目,在当下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综艺圈,完全可以算做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流了。这一期的嘉宾除了主持人窦文涛之外,还有《舌尖》系列、《风味人间》的导演陈晓卿,香港作家马家辉,以及“青年”作家蒋方舟。第一个问题:初老。什么时候会让年轻人感叹自己老了?当你某天发自己熬不动夜了,加班无法集中精力,喝点酒第二天头痛到不行,当朋友邀请你去酒吧喝一杯,而你只想回家好好休息时;当小朋友看到自己,开始喊叔叔或阿姨的时候;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像爸妈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或许老了;可这真是老吗?什么是老呢?为什么现在的80后,甚至90后才20、30岁的年龄都纷纷感叹自己老了呢?这个问题,年出生的蒋方舟或许更有发言权。蒋方舟说,在原来的时代,三十而立,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40岁的时候到职业生涯的巅峰,开始收获人生的果实。而现在一切都快,淘汰速度也变得飞快,到30岁的时候,甚至是一个人的收入曲线和职业曲线的顶端。所以越临近30岁,被淘汰感越发严重,似乎自己即将被社会抛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或许是许多年轻人感叹自己老了的原因之一。那么,什么是老了呢?马家辉:老了就是你越来越清楚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在哪里。因为当你年轻力壮的时候,你根本不关心每个器官在哪里,可是当你老了,身体机能下降,胃疼、心慌、肝痛……你就掌握它们的位置。陈晓卿:第一次怀疑自己老了的时候,也是身体和大脑已经没法撮合在一起,好好配合的时候。明显的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再能及时执行大脑的指令的时候,或许真的是老了。就像一个足球运动员,最高峰的时候,他可以随意在赛场上玩,但当他状态下降的时候,他也想去防守,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蒋方舟:变老的体现是,开始喜欢年轻小男孩的时候,开始欣赏他们的好。反而更年轻的时候,中意的对象,往往是年纪大一点点的。如今觉得,年轻人拥有自己不再拥有的年轻。当然,这些只是嘉宾们的理解与思考,对我们而言,或许某天我们吃火锅不再猛加小米辣,吃夜宵不再喝冻啤酒,因为知道身体受不了凉的那一刻,我们身体在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老了。对于初老,蒋方舟举了一个更为形象生动的例子,就是:当你开始玩游戏有“自责感”的时候,你再也没办法心安理得地在游戏中逃避自己的时候,或许也是老了,因为此时的你已经不像年轻的你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此时的你有了属于你的责任,有了你的家庭。而这,正是让当代许多年轻人感觉自己“初老”的另一个原因:责任。虽然是90后,30岁不到,但是许多人已经成家,有了工作,但还谈不上立业。很多人从小生活在父母的亲切关爱中,如今角色突然一变,自己变成了父母,白天身体和大脑告诉运转应付老板,回到家或许还要和自己的小魔王斗智斗勇。当我们精疲力尽的结束了一天的生活,躺在床上的时候,我们或许会突然感叹道:哦,原来我已经不再年轻了,我身上有着这么多的责任,这多人还指望着我呢。而作家马家辉认为,很多年轻人,没有搞懂老和成熟——能力的差别。他表示如果你感觉老,那说明你自己的能力不足。因为人到30,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权力,别人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了。而如果这时你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那么或许你会认为你老了,当然,随之而来的你会恐惧老。焦虑与着急时光何曾等过我们任何人,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在我们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它都悄无声息的流过,所以我们着急,我们怕时间走得太快,而我们该做的事还未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追不上时间,还是没能在我们曾经计划的年龄完成计划的事。所以我们更加着急,于是小视频火爆起来了,几分钟看电影等快节目像瘟疫一般快速传播,因为我们太着急了,没那么多时间去细嚼慢咽这些东西。窦文涛也坦言,现在在算自己的时间,像个守财奴一样。朋友约自己出去,心里还要算算,预期这次见面,能够得到什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或许才会赴约,窦文涛这种现象其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开车时前面有个车开得慢,心里难免会想,这傻子,怎么开这么慢,别挡着我呀。对于这种着急情绪,蒋方舟有自己的看法。蒋方舟:似乎是资源有限,我们每个人长期处于一种竞争关系。所以大家就想赶紧捞,能捞到一点十一点,当代人比之前的人更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准确说是跑慢了也要挨打。对于这种着急与焦虑的现象,节目告诉我们,我们在纷杂的世界中,着急获取有助于自己成长的知识、资讯。反而却被利用,我们对自己的时间分配的精打细算,催生了一种注意力经济。手机中各种App,无不用无比暴力的手段,抓取着我们的眼球。当代年轻人正在告诉大家什么叫适得其反。我们过于着急去获取资源与知识,我们知道和我们一样着急的人很多,所以我们焦虑。然而讽刺的是,我们越着急获得信息,获得智慧,我们浪费的越多。那么作为当下“初老”与“焦虑”大军中的一员,我们该如何面对那无处安放的“初老”与“焦虑”呢,我想节目中马家辉的一个观点比较有借鉴作用: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