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无眼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小学教师用力过度,可能害了一代学生 [复制链接]

1#

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心理学博士贺岭峰讲了这样一番话:今天中小学教师“过度用力”的地方,都可能害了一代学生。

中小学教师在哪些方面“用力过度”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

贺岭峰博士的观点:中小学教师“用力过度”,害了一代学生

贺岭峰,心理学博士,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天中小学老师过度用力的地方,都可能害了一代学生。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归处,我们已经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孩子的很多知识不是从我们这来了。我们也不是孩子的人格塑造者,孩子的人格塑造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驾马车共同提供支撑,然后是他自己成长的结果。我们也不是教育的评价者,你眼中的好学生将来未必成功,你眼中的差生,将来未必一事无成。孩子的将来如何,你也预测不了,所以放弃评价。我们只做学生成长的援助者,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能助推一把就助推一把,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贺岭峰教授的观点。

非常赞同贺教授的观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是“用力过度”了,但是他们敢不“用力过度”吗?

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核机制,老师们敢不“用力”传授知识吗?

在家庭教育缺位,社会教育失位的当下,有良心的老师们不孤军奋战,又能如何?

好学生未必成功,现在的差生也未必一事无成!老师们又何尝不知道?关键中考、高考要以成绩录取呀!

谁愿意看着孩子们做作业到深夜?当老师们“用力过度”之时,何止伤害了学生,难道不也在伤害自己吗?老师们也苦呀!

老师们“用力过度”教育学生的背后!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中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很多知识也确实不用老师教,老师们也无法把一些知识强制“塞进”他们的大脑,但是现实是一些知识不强制“塞”还不行,因为考试要用呀!

讲知识,老师敢选择“佛性”吗?家长、学校领导能同意吗?

老师不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驾马车共同支撑,孩子们自己成长的结果。老师们何尝不知道这样的道理,但是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让位,社会教育失位”是常态!

真正影响孩子最多大的是原生家庭的教育,但是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在学校,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学校就必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殊不知,教育并非万能的,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学校又能有什么办法。

教育孩子千万别只指望学校,老师和学校也无奈。

前几天某地学生课堂上掌扇女老师的事情到现在还不了了之。老师和学校在教育学生时,也很无奈。批评不得,更打不得,老师打学生,无良媒体像嗜血的苍蝇一拥而上,无赖家长趁火打劫,无德官员为保官帽不分青红皂白乱判糊涂案,到最后受伤的一定是老师,老师敢管吗?为何学生打老师,不见媒体报道,不见家长道歉,不见相关部门表态?当初处理老师时从快、从严、从重的风格去哪了?

社会风气如何,想必大家都清楚,社会教育功能的弱化也是客观现实。

老师不能是教育的评价者,你眼中的好学生将来未必成功,你眼中的差生,将来未必一事无成。这是事实,但是哪一个老师不评价学生?

家长评价学校,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自然会评价学生。

评价本没有错,但是当下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分数!

单一的评价体系,何止害了学生,也害了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多少学校把“德育为首”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从来不落实到现实教学中?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们敢不“用力”吗?“用力过度”是一种短视行为,老师们何尝想这样?但是不这样又能如何?

有些事,大家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不这样做大家一定指责你!当下,家长绝对不允许老师教育孩子时不“用力”,学校、社会更不会同意。中小学教师“过度用力”教育学生的背后,是当下教育的无奈,更是整个教师群体的无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