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本文图片及视频截图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Summer姐姐/文最近几个月,疫情的发展牵动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也让人们的心理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乐观的人们,在灾难与痛苦降临的时候,也能微笑面对,还能把这份勇敢和快乐带给别人。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乐观的性格,但不是所有孩子都乐观,也不是所有快乐的孩子长大后都依然乐观。悲观焦虑,凡事都往坏处想,成了现在的“流行病”。看看这位中年人的自述,对比一下自己,你中了几枪这位中年人叫迈克尔·莫斯利,他是BBC健康节目的制作人、主持人。他曾经有过幸福快乐的童年,虽然如今仍试着快乐,却总有一丝阴翳掩盖。他有灾难性思维的倾向,而且常年焦虑,有二十多年的慢性失眠症状。深受这种悲观性格的影响与困扰,迈克尔决定要探索关于性格科学的最新研究,来探查性格能否改变。这就是这部BBC纪录片《性格的真相》拍摄的初衷。我们常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真的能改变关键的性格特质吗?持续四十年的实验迈克尔的第一站,来到了美国中西部的小镇——俄亥俄州的牛津镇。年,这里开展了一个非常夺人眼球的社会实验,到如今已经持续了将近四十年(这部纪录片完成于年)。这个实验的主题是:追踪这里老人们的生活。在一家咖啡馆里,迈克尔见到了当年参与调查的老人们,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已经90岁高龄,但是个个精神矍铄。他们每天都会相约打保龄、喝咖啡,充满活力,从不为未来的事情担忧。这位爷爷已经90岁高龄,依然每天都和朋友聚会。这些老人在年的时候都填写过一份问卷,里面包括健康状况、工作、家庭情况、对于变老的态度等问题。例如:你是否同意“越老越无用”这样的观点?随着年龄增长,事情与你所想的相比,是更好,相同,还是更坏了?这些调查数据被送到了耶鲁大学的贝卡·利维副教授那里。结合这些参与调查的人的“死亡率数据”分析,利维教授得出结论:一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有力地预测他未来的寿命。换句话说,心态越好,活得越长。看来,乐观的力量的确可以延长人的寿命。那么,不乐观的人应该怎么办呢?迈克尔决定,探索改变自己性格的方法。客观测量你的性格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找出测量性格的客观方法。人类的性格是多种特征交互的复合体,影响着行为和情绪,并最终引导我们的生活。而性格的基本驱动力之一,就是乐观或者悲观的程度。迈克尔来到了艾塞克斯大学,找到了神经学家伊莱恩·福克斯教授——乐观性格科学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福克斯教授给迈克尔戴上了一个仪器,来测试静息时他大脑两侧的电活动水平。研究表明,倾向于高度悲观、神经质和焦虑的人,右侧额叶皮层比左侧的活跃程度高,这叫做“脑不对称性”。数据显示,迈克尔的右侧额区比左侧的活跃度,高了将近三倍。接下来,迈克尔接受了一个关于“潜意识偏向”的测试,当他看到屏幕中哪一边有闪烁的亮点,就按下哪一边的按键。屏幕的左右两边都各有一张人脸,或愤怒,或快乐,亮点就会在这些人脸处出现。当亮点出现在愤怒的表情一边时,迈克尔的反应要快得多。最终的测试结果表明,迈克尔的性格比他自己想象的还要悲观。捕捉情绪的手环第二站,迈克尔来到了马萨诸塞州,来体验罗斯·皮卡德教授的“情绪手环”。这种手环,会通过探测电导率,以及人体皮肤温度的微小变化,来监测人的情绪状态,而这些情绪有可能本人都无法察觉。迈克尔和罗斯教授分别带着手环,进行了几十分钟交谈。整个过程看上去非常和谐、轻松,从表面上看来,迈克尔一点都没有焦虑或者紧张,而他本人也这样认为。在被测试人兴奋或者焦虑的时候,手环的读数就会比较高,这个数据被称为“觉醒水平。”将迈克尔和罗斯的手环数据放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迈克尔的“觉醒水平”要远高于罗斯教授。数值较高的两条曲线是迈克尔的测试结果,数值较低的两条曲线属于罗斯教授。红色线条是迈克尔右手腕的测试数据,蓝色是左手腕。而且迈克尔的右侧手腕读数要明显高于左侧,这与他的大脑的杏仁体有关。这个结果让迈克尔很吃惊,因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紧张,但是身体数据却表明了一切。而这种“高度焦虑唤醒”的水平,很可能也是二十多年以来,导致迈克尔慢性失眠的罪魁祸首。努力改变迈克尔尝试了两种技术,来试图减少自己的焦虑情绪,分别是“认知偏差矫正”和“正念冥想”。认知偏差矫正的方法是,迈克尔需要在电脑上出现的一堆表情照片当中,选出笑脸照片。听上去如此简单的操作,对于迈克尔来说却有点困难,因为他总是不自觉地被愤怒的表情吸引。福克斯教授说,这是因为迈克尔的思维已经习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