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无眼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韩商言和李现,诠释了如何将坚持与梦想并行 [复制链接]

1#

妈妈谈心社

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梦想与爱好,能够保持着这份热爱,并坚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努力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这便是属于每个生命最独一无二的价值。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曾说“我并不是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嘴里,我在尽我一切努力。”美好的人生总是伴随着坚毅与努力,而时间也不会辜负每一份热爱与努力。

前些时间,一部由*和李现主演的青春偶像剧《亲爱的,热爱的》正火热播出,收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男主人公韩商言作为一个极富天赋的、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富家子弟,他并没有走常人求学就业娶妻生子那一条老路,而是在毕业后组织了一群“玩儿电脑”的、看起来好像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建立了一支CTF网络安全的专业竞技队伍。

他们曾多少次受到了旁人的质疑与不理解,俱乐部建立初期也一直亏损,可他们都一路坚持了下来,坚持勤奋训练,坚持追逐梦想。“过去两年零三个月,赢过、输过、笑过哭过,被质疑、被绯闻、被非议、被黑幕,从未辩解,无需辩解。”这是韩商言功成名就拿下CTF网络人才大赛冠*后的一番感言。

他们凭借超乎常人的坚持与努力为国争光,从众人眼中“无所事事玩儿电脑”的少年,蜕变为拥有数万粉丝、倍受青睐和崇拜的少年,他们用成绩证明了“玩儿电脑”也不比钻研书本的好学生差。

只要肯吃苦肯用功,每一份平凡都可以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

我们作为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再走一遍自己走过的弯路,再尝一遍自己吃过的苦,更不愿意让孩子冒险去探索充满未知与挫败的领域,不知不觉,孩子本可以闪耀的天性与天赋就这样被掩盖,只留下一串串枯燥的文字与算数题,难道只有期末考试得双百的孩子才能称得上优秀吗?

湖南卫视一档儿童才艺节目《神奇的孩子》想必许多父母都不陌生,它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是这档以素人儿童为焦点的节目,无比拼淘汰、无评委点评环节,着力于充分展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才艺和丰富多彩的童趣世界。

节目中不仅有看起来“高大上”的芭蕾、击剑展示,京剧、腰鼓等传统才艺,还有霹雳舞、画糖人等有趣的爱好,每一次的展示都令观众赞叹不已,而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父母全力的支持与鼓励,不会因为这个才艺搬不上台面、那个爱好帮不了升学就强加阻止,在这个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最纯真的梦想和最用力的追逐。

或许很多人会说,电视剧里的情节总是那么的美好,别人家的孩子从不让人失望,而现实生活却总是事与愿违,想要冲破阻碍和围栏怎会那么容易?其实不然,男主角韩商言的扮演者李现便是最好的例子。

作为一个小城市里的普通少年,他偷偷坚持着自己的表演梦,尽管表演专业并不被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所认可与支持,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正道或是考大学的好选择,即便如此,他凭借着自己努力成为了家乡的骄傲,最终考上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北京电影学院,成为了如今人们眼中闪闪发光的偶像。

纪伯伦曾说: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所以,梦想其实才是孩子成长路中最闪耀的存在和最值得守护的宝物,不论这个梦想是否足够体面、是否符合大多数父母眼中的成才标准。

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梦想家,每一对父母都应该是孩子筑梦坚定的守护者。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每一对父母都操碎了心,无非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步步落后,许多父母其实并不要求孩子有多么的优秀拔尖,只要孩子以后能有份稳定的工作,生活过得顺遂平安就足够了。那么在面对孩子的梦想时,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不论是《银河补习班》亦或是《寻梦环游记》再或是《钢的琴》,无数的影片以及书籍刻画了形色各异的父母以及追梦的孩子,然而他们有个共同的主张,那就是孩子追梦的路上少不了父母的支持。

你还记得印度神片《摔跤吧,爸爸》中,吉塔和巴比塔走上摔跤之路的第一位引路者是谁吗?正是她们的父亲,在吉塔和巴比塔的一次打架中,把两个男孩子揍得鼻青脸肿,她们的爸爸马哈维亚让她们演示打架的过程给他看,意外中发现了她们的摔跤天赋,由此引导她们走上了摔跤之路,更一路上不离不弃,陪伴她们走上了自己的梦想舞台。

我们在生活中总说支持孩子,但每当孩子有了自己的选择父母却出来阻拦,想让他们沿着自己预想的道路行走,真正的支持应该如同吉塔和巴比塔的父亲一般,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她们适当的鞭策,引导她们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行走的越来越远,让他们能够倚靠自己的梦想而生存。

我们应该做的应该是长路上的引路人和助梦人,而不是塑造者。

每一份信念的力量都是伟大的,孩子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前提就是敢于去相信,哪怕看上去那么让人质疑。谁能想到年少时期总是抱着别人眼中的怪想法的马化腾,如今能够创立腾讯这个互联网商业帝国?敢想敢做,一切的“不务正业”最后或许都将闪耀。

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第一步便是给予孩子第一份来自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成人想法而去嘲笑孩子的异想天开,不去尝试,你永远不知道爱好会有多大的动力。多给自己一点童心,多给自己一点勇气,去接受孩子的爱好。

每个孩子都会有着不同的梦想和爱好,若我们父母以成人的思维予以否定,难免就将孩子的天性扼杀在了摇篮里。优秀的有远见的父母都应为自己的孩子有了“理想的我”而骄傲,适当的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对自己的梦想坚信不疑,保持勇往直前的动力。

其次,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行走在梦想旅途中,仍然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保持童心。保持童心不是所谓的幼稚,而是孩子心底最纯粹的对未来的期待以及热情,是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孩子对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定义,因此一颗童心决定了我们父母能够陪伴孩子走多远。

一颗童心不仅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孩子的选择,更能让我们更好地和孩子接触与交流,更好地理解孩子听起来很“好笑”的爱好。

而我们将会更加自愿的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守梦人”,跟孩子一起想象他未来的每一个细节,让爱好充斥在他对未来的每一个场景中,从而让孩子对梦想抱有更积极的态度和无限的热情。

而当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理解以及共鸣的时候,他将有足够的自信去抵御外界的流言蜚语,更加坚定的走在追梦路上。父母在追梦的路上何尝不是过来人,也经历过拥有各种爱好的时候,也充满着对世界的各种好奇,便也默认了孩子对于梦想的“三分钟热度”,对喜欢的事物浅尝辄止,在迈入门槛前就放弃了追求。

然而三分钟热度真的是孩子梦想的必然结果吗?不尽然。三分钟热度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取决于父母的引导。回想你曾经是否在教导孩子因为一点失误而责罚他?是否因为孩子达不到要求而在他的面前表现出失望的神情?是否拿他的表现与别人家的孩子做过对比?

正是这些无意中地情绪流露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而孩子小小的世界根本无处发泄,于是只好将责任归咎于他所热爱的事情上,他开始质疑是这些爱好让自己的父母不再爱他,他再也不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了。

因此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的内心多脆弱,脆弱到你一个眼神就能把他摧毁。在孩子有所放弃、有所失误的时候冷静下来,帮助孩子分析失误的所在,让他明白原来失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后开始引导孩子一点一点的进步,拔苗助长的故事相信我们每一位父母已经了然于心,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催促孩子长大而是陪伴孩子树立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向梦想靠近。

正如《摔跤吧!爸爸》中,父亲在给两个女儿制订了一年的期限之后,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女儿所在的城市,默默给女儿做陪练,梦想的道路上主人公依旧是孩子自己,而我们能做的只是陪伴以及引导。

让他们能够看见自己的进步,从而坚持下去。

名著《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话: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星星,但其中的含义却因人而异。”

世界的奇妙与魅力就在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因名义上的“高低贵贱”而退缩,也不因外人议论而垂头丧气,为美好的未来坚持奋斗才是父母最应给予孩子的人生哲理。

撰文-悉尼妈妈网

主编-好妈

设计-桃子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resentedb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