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小悦家新添了个小宝宝。全家上下都在为小宝宝忙活,孩子的每个小动作都牵动着全家人的神经。但是,细心的小悦发现,宝宝睡觉时总爱趴着,给他翻过来,没多久自己就又翻过去趴着睡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宝宝健康,不过告诉他们,1岁之内必须让宝宝养成仰睡的习惯。为什么要仰睡,趴着睡不好吗?请教育儿专家学习之后我知道原因了。刚出生的宝宝,喜欢趴着睡更多的是一种原始反射。他在妈妈子宫羊水中的姿势就是背部朝外,身体蜷缩着,这种睡觉姿势是宝宝最自然的自我保护方式,保持这种睡姿他们最为放松,也最有安全感。趴着睡的时候有助宝宝鼻咽气道变大,使呼吸更加通畅,还能减低腹胀感,肚子更舒服,因而这个阶段的宝宝都喜欢趴着睡觉。宝宝趴着睡好不好,这个问题要区别对待:第一,6个月以内的宝宝,趴着睡可以提升睡眠质量,促进脑部发育,预防吐奶。但这个阶段的宝宝,由于颈部力量不足,不能灵活转动自己的头部,口鼻容易被毛巾、枕头等物品堵住,有引起窒息的风险。这个阶段专家建议健康的婴儿都采用仰卧(背部平躺)姿势睡觉,因为这种睡姿对婴幼儿最为安全。仰卧的建议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对半岁以内的婴儿尤其重要,因为这一阶段婴儿猝死发生率最高。除了保证孩子以仰卧的姿势入睡外,还要避免将他放在特别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棉被,棉垫,靠垫,以及柔软的填充玩具,婴儿如果将脸埋在这些物体中可能阻碍口鼻的呼吸顺畅。不要让婴儿睡在水床,沙发或软床垫上。专家提示最安全的婴儿床是铺着床单的硬质婴儿床垫。在婴儿期不要将软绵绵的玩具和填充动物放在婴儿床内。这些都是比较安全的选择。仰卧对小婴儿很重要,婴儿清醒时,父母需要看护婴儿多练习仰卧,这不仅有助于婴儿的肩部肌肉和头部控制能力的发育,还能有助头型好看。第二,3~7个月的宝宝,趴着睡觉可以锻炼颈部和背部的肌肉,促进大运动发育,也可提高呼吸能力。但此阶段的宝宝翻身不是很灵活,有可能翻过去却翻不回来,家长需要隔一小段时间帮宝宝调整一下睡姿。婴儿长大后,胃容量有所增长,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拉长。90%以上的婴儿3个月大时就可以睡一整夜(一次性睡6到8小时)。第三,7个月~1岁的宝宝,已经可以灵活翻爬坐站了,趴着睡的危险逐渐变小,如果趴着能睡得更好,家长没必要过多干预。宝宝睡觉时,头旁边不能放过软过多的被褥,以免引起宝宝呼吸不畅。年龄小的孩子不适合趴着睡,容易出危险,家长需要一直看护,及时纠正,等孩子大了以后,能自主解决翻身问题。就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睡觉。家长要做的就是精心看护孩子,了解宝宝睡觉规律习惯,多多安抚。婴儿在睡前或晚上醒来经常需要看护人哄一哄才能入睡。特别是刚出生的时候,在父母耐心的温柔抚慰下,婴儿会更容易睡着。有些婴儿喜欢晃动,有些喜欢大人抱着走动,有些喜欢大人轻拍他的背部,有些喜欢含着安抚奶嘴,还有些婴儿喜欢轻声的音乐。宝宝睡眠规律:未出生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有了睡眠时段和清醒时段。从怀孕8个月左右开始,胎儿的睡眠就已经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两个阶段。快速眼动(REM)睡眠,这一阶段的梦境非常活跃。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孩子的眼球会在闭合的眼皮下转动,就好像正在观看自己的梦境。他可能身体惊跳、面部抽动,或者手脚有突然的动作。这些都是快速眼动睡眠的正常标志。非快速眼动睡眠包括4个阶段:昏昏欲睡、浅睡、深睡和沉睡。从昏昏欲睡到沉睡过程中,孩子的动作越来越少,呼吸放缓,变得非常安静,睡得最沉的时候身体会完全静止。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很少做梦,甚至完全不会做梦。刚出生的婴儿每天将近要睡16小时,分成3到家了吧4段,均衡地分布在几次哺乳之间。每一段睡眠都有几乎等量的快速眼动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组成,顺序为:昏昏欲睡、快速眼动睡眠、浅睡、深睡、沉睡。2到3个月后这种规律将改变。当他长大一些后,他会先经过所有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这种模式将一直持续到成年。当他长大后,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长会减少,睡眠变得更安静。到3岁时,儿童的快速眼动睡眠不会超过睡眠总量的三分之一。科学睡眠时间表新生儿(0-3个月):14-17小时;婴儿(4-11个月):12-15小时;幼儿(1-2岁):11-14小时;学龄前儿童(3-5岁):10-13小时;学龄儿童(6-13岁):9-11小时;少年(14-17岁):8-10小时;青年和成年人(18-64岁):7-9小时;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家长掌握到了这些规律,根绝不同年龄段调整宝宝睡姿,就能更好安排宝宝作息时间,帮助宝宝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