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无眼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表姑的悲凉人生因为眼疾,她一辈子活得坎坷 [复制链接]

1#

本文首发公号

梦回乡关

最近回老家听说,我的三表姑,如今日子过得不怎么好。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靠翻找臭烘烘的垃圾桶,给自己弄几个零花钱。

曾经听说表姑最后一次改嫁,嫁到了城边一个村子里,那户人家因为修马路赶上了拆迁。不仅住上了新楼房,还得了不少的补偿款。

原以为表姑会从此过上几天好日子,没想到,表姑最后改嫁的这个人是个吝啬鬼。以前对表姑就不怎么好,日子过好了,就更不拿她当回事了。

只是他自己脑梗留下后遗症,半边身子不能动。还需要有人伺候他吃喝,用轮椅推他出去晒太阳。他八十多岁的人了,儿女指望不上,除了心善又懦弱的表姑,他再也找不到肯免费陪他照顾他的人,他才留表姑在这里跟他一起过日子。

模样本该很好看的表姑,因为一只眼睛的残疾,一辈子活得很是坎坷。

表姑的父亲是我的舅爷爷,舅爷爷家一共五个孩子,这个表姑是老三。听我奶奶说,她一出生,外突的眼球就把接生婆吓得够呛。左眼一颗浑浊的白色球体,几乎整个突出于眼眶以外,接生婆当时差点失手把小小的她丢到地下。

我舅奶舅爷都对这个先天不足的孩子难以接受,是善良的太姥,也就是表姑的奶奶硬把她给留下来了。太姥姥说,哪怕是只小猫小狗,托生到人世,也是一条性命。来了,就得好好养着。别看这丫头生坏了人,没准儿还是个好命人呢。

太姥在世的时候,对这个表姑很是呵护。她年龄小,对自己的模样也没有太多的在意,那些年,她过得还是挺快乐的。太姥去世以后,她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太姥去世的时候表姑刚满十岁,没有了奶奶的护佑,家里人对她的歧视开始很明显了。

家里的粗活儿累活儿,父母总是指使她去做。那时候做饭都烧大灶,省事儿的饭烧柴,费事的饭烧煤,表姑总是那个烧火丫头。她个头小,拉大风匣很是吃力,一顿饭做下来,她经常满脸都抹得脏兮兮的。

父母对她的不在意,甚至有些厌恶她的情绪,影响着兄弟姐妹们。他们要么拿她取笑,要么给她白眼儿,最过分的是两个姐姐。

都说泥人也有个土性子。表姑被欺负的多了,也有了想反抗的意识。有一次冬天的早上煮大碴子粥,她趁人不注意,从掏出来的炉灰中抓一把小灰渣撒进了粥锅。

那时候粮食不够吃,冬天的饭做得很稀。灰渣撒进去饭勺子一搅都沉了底,一大锅稀粥也看不出颜色有多少变化。

吃饭的时候,表姑拿饭勺撇一碗最上面的稀粥赶紧吃完走了。她知道大姐二姐吃饭最慢,最后沉底的灰渣肯定会硌了她俩的牙。

自然,等她回来的时候,没逃过舅爷对她的一顿责骂。

表姑长大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她那样的样貌,自然不会有好小伙子娶她。她嫁了个成分不好的人家,那人长得不错,也挺有本事。双方都因为客观原因选择了将就,自然没有多少感情而言。表姑生下儿子以后,夫妻间就如同隔了一道墙一样,再没有了交集。

那男人会木工泥工,那时候水利建设的主力都是农民。他因为手艺好,几乎常年被外派在水利工程上干活儿。他应该也是很愿意做这份差事,以逃避他从心里不喜欢的妻子。

常年不在家,俩人越来越生分。后来成分不是很重要了,那个人在他做工程的地方有了相好,把表姑一脚踹开离了婚。六岁的儿子留给了男方,表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扶养孩子长大,没有与夫家去争,从此再没见过那个孩子。

那时候的农村,只要已经嫁人,不管你婚姻还有没有存续,娘家是回不去了。那年头,又没有出去打工的机会,表姑从那个家出来,两手空空,没有落脚的地方,没用俩月,就进了第二个家门。

表姑第二个男人,比她大了十几岁。老婆去世,留下两儿一女。最大的女儿已经十六岁,最小的儿子九岁。

从表姑进门开始,三个孩子就对表姑表示出不欢迎。尤其大女儿,看表姑的眼神儿,永远像看仇人。两个男孩子在姐姐的挑唆下,也对这个后妈没有一点尊重。

表姑从小看惯了别人嫌弃的眼色,越来越胆小怕事,对孩子们的行为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那个姑父人太老实,只知道闷头干活儿,家里事情不怎么操心。表姑不说,他也不知道孩子们对表姑的态度。

表姑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谨慎地做着自己的本份。熬到女儿出嫁,俩儿子都成家了。剩她和姑父俩人,日子才好过点了。

表姑不计前嫌,帮俩儿媳妇带孩子实心实意的,儿子们好像态度比以前好了挺多。

有人说表姑,“羊肉永远贴不到狗身上”,现在,你像亲奶奶一样对孙子孙女好,他们长大了,不一定记得你的好。

表姑总说,看着几个孙子孙女,就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她自己儿子早就被前夫带到外地去了,至今长啥模样她一点都不知道。照顾继子的孩子,让她重温了天伦之乐,她感到很知足。

人要是命苦了,喝凉水都会被噎着!表姑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有一年的夏初,姑父下地给羊割草晕倒在地里,等发现以后就再没清醒过来。

农村人,年过七十的病人,基本就不再做治疗了。表姑一个人照顾他一个多月,直到老人去世,儿女们只是过来看看,没有人替表姑搭把手的。

姑父走后,两个儿子马上变了脸儿。姑父年迈不能种地的时候,把他们自己的地分给了俩儿子。他们逢夏收秋收季节,按粗粮细粮搭配着给表姑他们送来足够的口粮。

姑父走了以后,当年的夏收过去很久,俩儿子都没有送粮食给表姑。到了秋天,依然不提不问。表姑找上门跟他们要,老二给了,老大还是说要等等再说。

表姑觉得,若一直待在这个家里,将来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经人介绍,她再次改嫁到城里一个退休干部家里。那时,表姑五十多岁,比那人小了二十岁。

那个姑父人很厚道。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但非常勤快。老人原来是水利部门看护河道闸口的工人。住在河边一套独门独院里,房子是公家的。

老人勤快了一辈子,退休以后一直喜欢开荒种地。表姑来之前,老人就囤积了几缸的粮食。他知道表姑户口迁不过来,土地还在两个继子手里。对表姑说,你不用担心口粮问题,以后不用再去找他们寻烦恼,咱们种种荒地就够你吃了。

可是好日子又没过多久,三年以后,七十多岁的姑父患了淋巴癌。手术以后,刀口不知啥原因一直愈合不好。表姑耐心细致地伺候照顾,几次住院也都是表姑自己陪床。

老人带病熬过了两年。两年中,老人两个儿子每周过来看看,也都仅仅是看看,给老人买点吃食。照顾老人的一切,还都是表姑忙活。表姑说,老爷子人好心善,自己做的动就不麻烦孩子们,也算是对老爷子的报答吧!

老人去世前一个月,俩儿子过来看老人。老爷子很郑重地跟儿子们说,这些年多亏你大姨照顾我。我少遭了罪,你们也少受了累。我工资不高,没多少积蓄,走后给不了你大姨啥东西。

如今,我估计熬不了多久就该走了。我走了以后,挺担心老太太以后的日子咋过。她孤苦伶仃一个人,没有一点点收入来源。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能帮帮她。那就是趁我还能活动,头脑也还明白,我想跟老太太办个结婚手续。我走以后,国家多少能给她几个钱,让她心里也踏实些。

儿子们同意老人意见,帮俩人补办了结婚证。

老人去世前一周,表姑看情况不太好,打电话找两个儿子,说你爸可能熬不了几天了,你们过来陪陪他吧。两个儿子过来轮流陪护了一个礼拜,老人走了。

老人走后,两个儿子说,房子公家要收回。屋子里所有东西能卖的卖掉,卖的钱给表姑。没人要的直接丢了,能带走的让表姑带走,这个房子不能住了。

六十多岁的表姑,结了三次婚,都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安身之处,她不得不再次改嫁。这第四次婚姻就是现在的这个老头儿。

表姑嫁过来以后,那老头儿几乎一分钱没给过她。他自己脑梗以后,不得不让表姑出去买菜,每次都把钱算计得清清楚楚,不给表姑留一点点零花钱。

表姑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也只能委屈自己。好在表姑从国家能拿到一些抚恤金,可是她不敢随意动那笔钱,都存起来预备将来自己病倒时应急用。

她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吃药。交医保她自己掏钱,吃药也是自己掏钱。每个月一百零八块钱的农村老人养老补贴根本不够用。她就靠每天闲下来时出来捡捡垃圾卖几个零钱贴补。

我父母是在表姑的弟弟去世时见到的表姑。说表姑心态还不错,她说她在自己奶奶去世以后,就认命了。所以,这一辈子的苦,早就不在意了。她说“老天饿不死瞎家雀”,自己受了不少苦,还能活到七十多岁,已经很知足了。

——END——

#乡土散文#

作者简介

讲述/张秋兰

整理/秋韵

秋韵,河北人,现退休在家,喜欢讲述过去的故事。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声明:图文无关,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