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无眼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而不思则罔反思,因为热爱,没有句号 [复制链接]

1#
唐艺玮老师《绘本物语——孩子们的纸翻故事》——全国学员反思摘选

苏海·海森堡幼儿园

1.蒋尚妤

常青藤教育理念就像一颗种子,扎进了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也根深蒂固的扎进了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脑海中活动中,处处可现。从寻常时刻发现不寻常的机会,通过唐老师的分享,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就像一位诗人,孩子每一次的对话,都让人不可思议,回味无穷,真的不可小觑。孩子在大想法中蕴含着很多的价值,他们对话中,有自己的理论和思考,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依然有相信与质疑的能力,相信小组的同伴,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被提出质疑的小朋友也在不断修复自己的理论,我能感觉到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不禁让我叹服。

老师一直就是处于倾听的一个过程,不停的挖掘着其中的价值,让孩子在讨论中修复理论,在解决问题中思考与深度学习,我想这也是小组活动的魅力,我们也看到孩子们的思维中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有好几次他们一直在考虑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还是他人的想法,那最终的选择呢,就是先做好自己的,我想其实很多成人也会有的纠结,那么孩子们呢!在这样的实践中不断的成为最好的自己。

唐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寻找问题,比如说孩子的每天的话题出发点有很多,如果一味的追随会怎么样呢,或者说有一些问题没有发现,我想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整个活动中,唐老师遵循尊重孩子的想法,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人,不断的去相信与质疑,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

2.徐冬红

非常感谢唐老师给我们分享的《绘本物语》---孩子们的纸翻故事。

最近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常青藤的教育理念,常青藤提倡的是让孩子进入动态的、变化的、反思的且自省的探索工作,而不是简单给孩子一个结果。如果我们把问题都简化成一个答案时,就失去了太多的有趣探索机会。让孩子在质疑中不断深入思考,从而从表象的观察性知识深入到运算性知识。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创造自己的理论,培养他们成为高水平的思考者。如果我们把一切事实都告诉了孩子,他们就不再需要自己去思考,最后只能停留在“记住、理解、应用”这样的低等级思维上,而不能形成“分析、评估、创造”这样的高等级思维。

唐老师把常青藤的理念运用的那么好,当幼儿发现了绘本破损后,老师组织了一场研讨调查小分队,倾听每个幼儿的想法,以及想法背后的意义。教师倾听和观察儿童的行动、互动、陈述、情绪等等,由此去发现他们的兴趣、想法、好奇心及背后的意义。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人,不断的去相信与质疑,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

3.田洋

中国古代纵横捭阖学派的鼻祖*谷子说: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纵横学派之所以能驰骋战国时代,与巧思巧辩的才能分不开。辩才来自于哪里?当然是博览群书而来。孩子是未来的建设者,管理者,创造者。这都离不开智慧。智慧在哪里?在书籍里!

今天,参加第三届常青藤学术会,九龙湖幼儿园的唐老师就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班级的小组活动——绘本物语,唐老师根据幼儿的核心经验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的把绘本阅读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唐老师在活动中预设和生成相结合,进行多元化的绘本学习活动。

整个活动的呈现,给我们最直观的就是小组活动区别于集体教学,唐老师更近距离的“走进”儿童,更加有时间、有机会去耐心观察幼儿,从而就更加的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性。这是我们应该更重视小组学习、个别化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学习,都要像唐老师一样把握住幼儿已有的经验、认知发展水平,都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

4.杨静

学习了常青藤的理念后,也确实给我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行为上还是内心上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我相信这几天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的思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自己的想法,其实不然,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并且能够很好的建构自己的想法,例如今天老师分享的这个制作绘本的故事,孩子能够发现问题,并利用身边的材料解决问题,真的很让我震撼,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是很考验老师的能力,老师要很敏锐的发现孩子们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并且及时反思,及时准备一些孩子们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在小组中,反思讨论会上讨论,孩子在反思讨论会上也是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思维,随着话题的深入,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孩子处于深度思考的体现。这是我特别需要学习的地方,平时在和家里的小朋友的对话中,我也有特别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但是总觉得自己问的问题不够开放,有时候把握不住问题的核心,但是刚刚老师分享的案例中在孩子处于反思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地抓住矛盾点,并且提出问题引导支持孩子,这是非常有利于活动的进行,同时在孩子讨论反思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修复自己的理论,在今天分享的这个案例中,我也能感受到孩子在矛盾中不断成长的,这一点需要我去进一步学习的。

很感谢老师们的分享,同时我也感觉到这些知识远远不能够满足自己,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的过程进行揣摩,练习,需要再吸收内化,再次感谢老师们的分享,期待下一次的学习与分享!

5.庄珺茜

今天听了唐老师和吴老师的分享,对前段时间对常青藤教育理念又加深了理解。

听到唐老师分享的《绘本物语——孩子们的纸翻故事》,从班级的绘本故事书破损了该怎么办?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小班也发生了一次绘本破损的事,所有的孩子都很喜欢那边绘本,有两个男孩子互不相让,突然间把绘本撕碎一页,就当男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我说撕坏绘本的孩子主动过来和老师一起把它修补好,于是我们就一起补好了书,把书放回书架。当时的我也没有想很多,如果早点听到唐老师的分享,或许能早点做到:多去倾听孩子的声音。以及绘本破损延伸到缺失的部分如何修补,到孩子反思讨论这样的过程,一步一步的修补孩子的理论知识,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我日后需要学习和提升的。

在这里想引用唐老师的一句话“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孩子是有能力的人,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老师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