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刚发现孩子近视的阶段,都很纠结要不要给孩子戴镜,尤其是刚近视的孩子。
如果裸眼视力低于0.6(4.8),要常戴才能保证持久清晰的视力;如果裸眼视力高于0.8(4.9),那可以选择性的配戴,但前提是要经过检查,确认眼位、双眼视觉功能正常才可以。
我们先来看看眼睛是怎么看东西的
当我们眼睛状况正常,也就是没有近视、远视、散光的时候,平行光线进入我们眼内,经过角膜、晶体等折射,最终会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图像,视网膜再将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中枢再综合处理双眼获得的图像,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
当我们近视的时候,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会进入眼球,但会在视网膜之前聚焦,因此无法形成清晰的图像。为了纠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佩戴凹透镜,以便让光线能够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清晰的图像。
之所以要在调节放松的状态,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具有调节能力,尤其是儿童调节能力一般都很强。如果不是在调节放松的状态,查出来的度数是不准确的。
这也是为什么临床上我们给小孩子查度数的时候需要先散瞳再验光,因为只有在散瞳后,眼睛的调节机制才能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度数。
对于儿童,低度近视要不要戴眼镜呢?
孩子刚刚低度近视视力下降时,不见得必须马上配镜,可以先尝试比眼镜效果更强的补光、补远措施进行治疗,3个月复查看效果,很多孩子可以逐渐提升视力,降低度数而免于戴镜,效果不佳再配镜不迟;
所以,小朋友在没有近视时,可以戴平光离焦功能性镜片凝视看远,比如3米远的电视上网课,中心视野清晰、周边视野获得最大离焦,这样眼轴就可以很好的控制住。
孩子近视后,建议佩戴周边近视离焦镜,可以选择角膜塑形镜(OK镜)、离焦软镜、RGP等隐形性眼镜,或者周边近视离焦框架镜。
孩子看书学习,使用电子远像屏,解决近距离用眼和近视发展之间的矛盾,让孩子获得电子屏幕的自由。
孩子望远,就会造成成像超前,使脉络膜变厚。成像超前60分钟,脉络膜增厚20μm,眼轴就可以实现缩短,缩短0.1mm就可以降低25度。
晶状体和睫状肌的联合体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睫状肌内的环形纤维在完全放松时,晶状体就变薄,晶状体是多度的透镜,只要变平变薄一点,很可能降低度近视。
看远凝视,感觉眼睛很费力,其实是睫状肌在放松。看近感觉很轻松,其实是睫状肌在努力收缩。那么当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就会变平,近视很可能就降低了。
后台回复关键字:扫盲课
免费得《儿童近视防控扫盲课》
进防控科普群还将收获更多专业近视防控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