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无眼球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近视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该如何预防需谨记
TUhjnbcbe - 2025/2/27 17:38:00

小明今年10岁,是班上公认的“小学霸”。可是最近,他却变得有点忧愁。原来,班级组织了一次视力测试,他的左眼已经降到了0.5,右眼也只有0.6。医生建议他赶紧配眼镜,并提醒他,如果不加以重视,度数会越来越高。

家长们更是急得团团转。“我们家明明没有人近视啊,为什么他这么小就近视了?”小明妈妈一边翻着手机,一边四处打听如何防止孩子近视加深。她发现身边有不少同龄孩子都戴上了眼镜,有的甚至还换上了厚厚的“啤酒瓶底”。

近视,也被称为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表现为看近处清晰,但看远处模糊。从成因来看,近视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性近视和后天性近视。以下是对近视成因及其病理机制的详细解析。

1.近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近视的形成通常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遗传因素

遗传在近视形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高度近视(一般指度以上)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度近视,孩子患近视的概率显著增加。这种遗传性近视往往与眼轴长度过度增长相关,导致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出现看远处模糊的情况。

(2)环境因素

后天用眼习惯是诱发近视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以下行为与近视形成密切相关: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阅读、写作业、玩电子产品等,这些活动会让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眼轴逐渐拉长。

-户外活动不足:研究表明,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够显著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因为自然光能促进多巴胺分泌,有助于抑制眼轴增长。

-不良照明环境: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中用眼,会加剧眼睛疲劳,增加近视风险。

2.近视的病理机制

近视的核心问题是眼球结构异常,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眼轴过长:正常眼轴长度约为24毫米,而近视患者的眼轴可能延长至26毫米或更长。这使得光线在进入眼球后,聚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远模糊。

-角膜或晶状体曲率异常:如果角膜或晶状体的弧度过大,也会导致光线聚焦错误。

-屈光系统不匹配:当角膜、晶状体和眼轴的协同关系被破坏时,近视便会发生。

3.为何近视低龄化现象明显?

近些年,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率持续攀升,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平板、电视等屏幕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是导致近视的主要诱因。

-学习压力增加:繁重的学业和过度补习让孩子们长时间处于近距离用眼状态,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

-户外时间减少:城市化生活使得孩子们更少接触阳光,增加了近视的发病率。

4.近视与假性近视的区别

在早期阶段,有些孩子可能出现“假性近视”,即因睫状肌调节痉挛导致的视力模糊。这种情况经过适当的放松调节后,视力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未及时纠正,假性近视可能发展为真性近视,即由于眼轴变长引发的永久性屈光不正。

5.高度近视的危害

高度近视不仅仅是度数高的问题,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

-视网膜脱离:眼轴过长导致视网膜变薄,容易脱落。

-黄斑病变:黄斑区可能出现病理性变化,影响中央视力。

-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差,患青光眼的风险增加。

-白内障:长期的近视状态会加速晶状体的老化。

为了有效预防近视或延缓度数加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视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该如何预防需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