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检查视力的时候,当被医生提醒孩子的远视储备不足了,当妈的心里顿时就慌了。远视储备是什么?远视储备不足是什么意思?远视储备不足就是近视了吗?
什么是远视储备?
视力是随着屈光系统和视网膜发育逐渐发育成熟的,0~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也是眼屈光变化最快的阶段。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此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儿童到12岁后才由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正视化前的远视大多为生理性远视,是一种“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视力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
远视储备不足是什么意思?
孩子要变成近视眼,就要经历“远视→正视→近视”的过程。
家长可以把远视储备理解成孩子的“视力余额”,如果“余额”用得快,那孩子可能会很快就发展成近视眼。
远视储备不足就是近视了吗?
远视储备不足,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成近视。
远视储备能为眼球的正常发育提供一定的空间,当远视储备逐渐消耗完毕,眼轴继续延长,就可能出现近视。但远视储备少并不是近视的唯一诱因,其他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也会影响近视的发生。长时间过度近距离用眼(如高负荷的家庭作业,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都是过度消耗远视储备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些孩子因为过度用眼而过早把远视储备消耗殆尽,甚至开始透支,就会变成近视。远视储备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一定要节约和保护,尽量延长孩子宝贵的远视储备使用期。
远视储备不足了应该怎么办?
远视储备是天生的,后天无法获得。
不管是远视储备已经不足,还是维持孩子现有的远视储备,主要的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用眼:
为了避免近视的发生,应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注意用眼卫生。增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照,有助于眼球的正常发育。远视储备不足并不一定导致近视,但应引起注意,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以降低近视的风险。
近视是不可逆的,无论远视储备有多少,日常科学用眼,定期视力检查,才是保护视力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