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无眼球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空腹血糖常年在7左右,为何还会发生并发症
TUhjnbcbe - 2021/5/19 6:43:00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m.39.net/pf/a_4585639.html

导语

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受损。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死亡。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统计数据显示,患糖尿病3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6%;患病5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1%;而患病10年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98%。因此,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对并发症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

自我血糖监测是一种让糖尿病患者能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和病情的十分有效的手段,监测血糖能够控制糖尿病病程、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间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空腹血糖控制在7,为何也会发生并发症?

李先生55岁,6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他一直按时吃药,偶尔监测血糖,每次监测空腹血糖很少超过7,自我感觉很不错。近日,李先生遇到一件麻烦事,他老感觉疲劳乏力,视力也开始逐渐下降,医院做检查,检查项目为视力、眼底,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几项指标。

检查显示: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2,糖化血红蛋白8.2,视网膜病变,视力由几年前的1.0降到了0.5。

从检查结果可以看到李先生除了空腹血糖勉强可以,剩下几个指标全部不达标。而且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严重超标,血糖极其不稳定。

李先生病龄在5年以上,而且平时监测血糖次数不达标,想起来测测,监测也只监测空腹血糖,没有按照医嘱监测每日7个时间点的血糖。监测的松懈导致血糖长期飙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眼底视网膜出现了病变,合并糖尿病眼病。李先生浑身疲惫乏力,也是由于血液里的糖给予不了身体能量而导致。

血糖达标三个指标,切记,切记,切记!

血糖达标要看三个指标,血糖控制得好不好,不仅要看空腹血糖,还要看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它们代表的含义不一样,都很重要。

空腹血糖反映的是胰岛B细胞的基础分泌功能。

空腹理想状态是4.4-6.1,≤7表示良好,大于7控制较差。

2.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的是胰岛B细胞的储备分泌功能。从吃第一口饭时开始计时。餐后理想状态是4.4-7.8,≤10就是良好,大于10控制较差。

3.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对掌握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总体控制情况非常有帮助。

理想水平在6.5%以下,6.5-7.5%算良好,大于7.5%控制较差。

糖尿病患者长期餐后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就会大幅波动,会造成大血管和微血糖损伤,造成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

温馨提示: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会导致身体出现明显症状,发生并发症。此时,后悔已晚,无法逆转,严重者会危及生命。造成血糖达标率低主要原因,主要是传统血糖仪及其耗材(试纸等)未在医保报销范围、扎针疼痛;另外,就是国人对糖尿病缺乏认知,以为只要一个点的血糖控制理想就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血糖达标是保障,全面达标才是关键,而达标的首要因素是选对血糖仪。“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无血糖监测针扎之痛,无伤口即不存在感染风险,无需(试纸等)耗材(减少医疗支出),只要糖友听医嘱按时监测7个点的血糖,配合饮食、运动、药物、定期复诊,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且可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甚至有糖尿病人更加长寿,因为糖友吃得健康,运动强身健体,较正常人懂得各类疾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哪些指标勿忽视

糖尿病患者不仅是血糖高,糖代谢紊乱,而且伴有糖脂类代谢紊乱,可能会破坏血管和神经组织,使血管变硬变脆,粥样硬化,瘀堵阻塞,造成一系列并发症。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数据显示,除了血糖达标以外,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血压、血脂等情况。具体看下表: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糖目标》

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制表

总之,糖友要想血糖达标,避免心、眼、肾、足等并发症,不仅要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指标,医院复查。糖友每天测7个点的血糖,认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自我管理,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调整用药、生活方式干预,才能让身体重新回归健康轨道,达到长寿的目的。

(注:文中图片来自Pixabay网和摄图网)

喜欢本篇内容的话请点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空腹血糖常年在7左右,为何还会发生并发症